在经济活动中,也有这样一些企业:它们总体规模不大,知名度不高,但在某一细致划分领域却处于绝对领头羊。它们依靠“独门绝技”打开全球市场,成为产业链、价值链中无法替代的“隐形冠军”。
2022年仲夏时节,习在四川宜宾考察时,就走进了这样一家非公有制企业——极米光电有限公司。其总公司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智能投影等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截至2024年已连续6年位居中国投影机市场出货量第一。
当听到企业负责这个的人说,公司目标是3到5年达到全球领先时,不禁点赞:“很好,就要有这样的志气!”他勉励道:“推进科学技术创新,要在各领域积极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打造更多‘隐形冠军’。”
高精尖特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创新驱动型的行业领军者或细分领域佼佼者。以“隐形冠军”作喻,道出的正是在强链补链过程中,向深向细布局的必要性,以及对中小企业向更专、更精、更特、更新方向“华丽转身”的寄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对于怎么样打造更多“隐形冠军”,深谙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力点。
早在2013年考察武汉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飞光纤”),并观看光纤预制棒熔化拉丝过程时,就意味深长表示:“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学技术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
也是在这次考察的3个多月后,中国大地上,一场对中国科技公司影响深远的改革拉开帷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
企业聚力创新持续加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新高地。12年过去,如今长飞光纤的一根光纤预制棒已可拉出10000多公里甚至更长的光纤,能够很好的满足全球80亿人同时通线年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任何一个“冠军”都不会凭空诞生。要想从最窄最陡的路上走出最广阔的市场,除了创新,还要更加专业化、精细化。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短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政府层面组织推动开展新一轮中央财政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承担国家科技项目,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开展攻关;优先支持“小巨人”公司参与重点产品和重点工艺的应用计划……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研发特种光学镜头等产品的企业。“天问”探火,凭借“千里眼”最远可在1000万公里的距离识别到火星,依靠的就是此公司制造的光学导航系统。回忆起4年前来公司考察时的情景,公司董事长何文波仍历历在目。当时叮嘱他:“‘十四五’时期我们的祖国再往前走,必须靠创新,随大流老跟着人家是不行的。”何文波欣喜表示:“目前我们的精度和产品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今年7月,还来到一家专注于闸阀制造的“小巨人”企业——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考察。阀门,被称作现代工业的“守门人”,是工业流体控制管理系统的核心部件。经历市场经济的洗礼和体制改革的阵痛,这家百年老厂如今已成功研发出氢能应用的核心部件——氢能阀。鼓励大家“再接再厉、更上层楼”。
放眼我们国家的经济版图,逾6000万户中小企业遍布千行百业。一条条产业链上,从设计、原料到零部件、装备,几乎每个领域、每个环节,不能离开大量中小企业的硬核支撑。
如今,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超六成“小巨人”企业深耕工业基础领域,近八成分布在重点产业链环节。
人形机器人多点突破,人工智能大模型数量位列全球第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个个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走专精特新之路,在全球舞台上脱颖而出,成为行业“隐形冠军”。
武林高手一鸣惊人,背后是数十年寒暑不辍的苦练;“隐形冠军”脱颖而出,正印证着“功不唐捐,玉汝于成”的永恒真理。如所说,“我国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善于迎难而上、自强不息”“中小企业能办大事”。